近日,很多人都在刷“教育部拟推行‘多校划片’,给学区房降温”的消息,然后忧虑就浮上心头:学区房都白买了?
我赌这个政策会流产,如果它的出发点是“给学区房降温”的话。
任何限制需求的政策,都不会有什么好结果。
这几年,学区房是越来越热,热到让一些计划经济时代的遗老遗少们,很有点看不下去了。
供应方自己有很多问题,然后跑出来责怪需求者不理性。
给学区房降温,不应该是教育部操心的事。如果优质的教育资源充足而均衡,读哪个学校都差不多,房子买在哪里都一样,学区房还会贵得那么离谱吗?
在教育资源不均衡时,我们最好还是按照市场经济的运行规律,暂时接受昂贵的名校学区房——哪怕贵得有点残酷。
都是办公的,凭什么有些人可以读名校,有些人却不能?要解决这个问题,那就只能麻烦教育部努力让公办名校变得更多一些,而不是用行政手段来限制谁可以读谁不能读——不该有的权力一旦拥有,腐败必然生焉。
没错,教育是基础权利,不应该全靠市场手段。但是我们作为公民,不能盲目指望政府给我们高福利,政府该提供的其实是最低保障。
教育部必须保证每个小孩都有学校读书,而不是要保证每个小孩都能读上名牌学校。就像国家应该努力让每个人都有房子住,而不是让每个人都拥有房子——你看,李总理都已经把政府工作报告中计划思维的“居者有其屋”,改成了市场思维的“居者住其屋”。
所以,对于“教育部拟推行‘多校划片’”这个消息,各地教育部门迅速做出的反应大同小异,并且值得赞赏:“本地近期不会有变化。重大政策的改变一定会广泛征求意见,不会一下就出台,请家长们放心。”